关键词:
水质净化
水生植物
底栖生物
黄颡鱼
免疫增强剂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物量的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在黄颡鱼日粮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免疫的影响,为黄颡鱼夏花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分三部分:
试验一,研究四种水生植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试验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水体,以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苦草作为净化水质的植物材料,每种植物分别设三个不同生物量,水花生、水葫芦和水浮莲的不同梯度生物量分别为357g/m3、715g/m3,1072g/m3,苦草的生物量为65g/m3(4棵/m3)、129g/m3(8棵/m3),193g/m3(12棵/m3),另设一组不种水生植物为对照,相互之间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处理60天后测定黄颡鱼的存活率,增重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水花生生物量在715g/m3时,对NH3-N、NO2-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74%,45%,但对TN、TP和COD去除效果不明显,并对成活率和增重率无显著影响;水葫芦生物量在1072g/m3时,对水体中TN、TP、COD、NH3-N、NO2-N去除率分别为67%、75%、65%、96%,86%;并且提高了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水浮莲生物量在1072g/m3时,对水体中NH3-N,NO2-N去除率分别为61%,33%,但对TN,TP和COD去除效果不明显,并对成活率和增重率无显著影响;苦草每立方米种植8棵左右,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TN、TP、COD、NH3-N, NO2-N去除率分别为49%、50%、36%、98%,86%,增重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综合以上结果,种植水葫芦,苦草降低了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改善鱼类生存的环境,促进了鱼体的生长。水葫芦最适生物量为1072g/m3,苦草最适生物量为8棵/m3。
试验二,研究底栖生物对黄颡鱼养殖水体净化效果。试验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水体,以三角帆蚌,螺蛳作为净水生物,每种底栖生物分别设三个不同生物量,三角帆蚌的生物量为3600g/m3、7200g/m3、10800g/m3。螺蛳生物量为285g/m3、428g/m3、571g/m3。每周取样一次测定TN、TP和COD,每6天取样一次测定NH3-N和NO2-N。处理60天后测定黄颡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的净水效果较螺蛳好,生物量在7200g/m3时,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对TN、TP, NH3-N, NO2-N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37%,40%,54%,30%,并且黄颡鱼的成活率、增重率也最高。螺蛳生物量428g/m3时,对TN、NO2-N, 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因此,在黄颡鱼养殖水体中每立方米放养12只三角帆蚌(生物量7200g/m3),能够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并提高黄颡鱼的增重率、成活率。
试验三,研究两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生长、消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将180尾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即Ⅰ、Ⅱ、Ⅲ组,每组3重复,Ⅰ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Ⅱ、Ⅲ为试验组,分别在投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01%的芽孢杆菌与0.01%低聚糖复合制剂(Ⅱ)和1%中草药免疫增强剂(Ⅲ),连续投喂60天,测定了黄颡鱼增重率、成活率及胃肠消化酶、肝胰、血清免疫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均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增重率、成活率(P<0.05)。Ⅱ组胃消化酶、肠蛋白酶和ⅢⅢ组胃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P<0.05),但Ⅱ组和Ⅲ组肠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胰ACP、肝胰AKP、肝胰SOD、血清ACP、血清AKP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黄颡鱼的生产性能及消化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