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赋存浓度
水生生物
生物富集效应
生态风险评估
摘要: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 Fungicides,SFs)是目前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杀菌剂,其中我国SFs生产和使用量位居世界前列。SFs在施用后,仅有少量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残留杀菌剂或溶于灌溉水中,或扩散至空气中经降水转移至地表水中,因此,天然水体成为SFs在环境中的汇。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SFs在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残留情况,水生生物中SFs的赋存水平与分布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东江干流和浰江、西枝江、石马河三条支流为研究对象,采集环境(地表水、沉积物)与生物(植物、藻类、浮游动物和鱼类)样品共206个,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HPLC-MS/MS),定量分析了12种SFs母体化合物及其两种常见代谢物在这些样品中的浓度,探究了SFs在东江干流及三条支流中的环境赋存与分布特征;通过计算生物富集因子和生物放大因子,评估了水生生物对环境中SFs的生物蓄积潜力,并基于风险熵值法,初步评估了东江水体中SFs的潜在生态风险。具体结果如下:
(1)地表水中嘧菌酯(Azoxystrobin,AZ)存在水平最高,其中值浓度(2.20 ng/L)接近其代谢物嘧菌酯酸(Azoxystrobin-acid,AZ-acid)浓度(1.23 ng/L)的两倍;空间分布来看,浰江地表水中SFs类杀菌剂的存在水平(∑8SFs=1.27 ng/L)显著低于其他支流(西枝江:∑8SFs=8.84 ng/L,石马河:∑8SFs=4.03 ng/L)及东江干流(∑8SFs=6.23 ng/L)。沉积物样品中,AZ检出率(78%)最高,中值浓度为0.06 ng/g,而其他杀菌剂的检出率均低于50%。植物样品中,AZ-acid赋存浓度最高,其中值浓度为0.36ng/g,但AZ中值浓度仅为0.08 ng/g;藻类和浮游生物样品中存在水平最高的SFs均为Z-苯氧菌胺(Z-Metominostrobin,Z-METO),中值浓度分别为3.50 ng/g dw和5.55 ng/g dw;鱼肌肉中除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FLUO)外全部目标化合物均被检出,其中赋存浓度最高的SFs是醚菌胺(Dimoxystrobin,DIMO),中值浓度为0.47 ng/g dw。表明SFs类杀菌剂在东江淡水生态系统广泛存在。
(2)浮游生物中AZ-acid、胯菌酯(Trifloxystrobin,TFS)、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PYR)和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PICO)以及鱼类中AZ-acid、TFS和DIMO的BCF值都超过1000 L/kg,表明这些杀菌剂在淡水生物中具有潜在的生物富集能力。基于藻类-鱼和浮游动物-鱼的食物链研究表明,甲苯醚菌酯(Mandestrobin,MAND)、PYR、TFS、FLUO、TFS-acid和AZ-acid在淡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可能具有生物放大效应。基于风险熵值(RQ)计算,东江干流部分采样点的PYR和DIMO赋存水平可能对水蚤和鱼生态健康造成中等风险,RQ值高于0.1。
本研究报道了SFs类杀菌剂及其代谢物在淡水水生生态系统(包括地表水、沉积物、水生植物、藻类、浮游动物和鱼类)中的分布水平,并阐明了SFs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蓄积潜力,评估了SF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风险。